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境:关键场合,明明想得很清楚,一张口却说得一塌糊涂,不仅事没办好,还给别人留下了「不会说话」的印象。
到底什么才算是「会说话」?溜须拍马不能算「会说话」,真正的「会说话」应该是指在合适的场合,用清晰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以期顺利达成目标。
「会说话」算是一种技能,只要是技能,就有学习的途径、练习的方法。今天,我们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篇文章,作者以3个三角形为模型,将「会说线个关键点。不要再把自己定义为「社牛」「社恐」「i人」「e人」,读懂这篇文章,你将成为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文末还为大家准备了思维导图,存下来,对照练习,你会进步得更快。)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更需要的是会说,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口才,我们更需要的是对话的能力,而不是演说的能力。
目的不同,手段自然也不一样。因此,我们的学习思路和学习内容要做针对性调整,这样才可以真正让说话与成事挂钩。转变思路,就会感受到柳暗花明。大多数人做到满腹经纶很难,但通过对话解决实际在做的工作难题却是大多数人可以掌握的技能。许多所谓的「口才花活」不过是锦上添花,并不是特别需要刻意追求。
本文将简要介绍职场对话的核心思路,第一个任务是建立对话能力提升的方法体系,请在阅读时关切这一点,并着重记录整个方法体系。
职场中有很多关键对话,例如工作述职、项目立项、年终汇报等等。如何设计精良的对话内容呢?
你可能想到一个「好点子」,上网搜一个模板,根据找到的模板做填空题,汇报幻灯片做了80页,自己很开心,但是没想到汇报时被一顿痛批。这样的境遇很多人都有过。用得了模板,未必能哄得了老板。
按照模板僵化准备,意味着在明确听众之前,发言人已经决定了每个部分将分别说什么。这样的发言没有特定的听众对象,说给任何人听都可以。由于通用的发言往往缺乏针对性,它对特定人的说服效果也会有所减弱。用模板虽然完成了发言的准备,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违背了对话的初衷。不用模板,是对听众最基本的尊重。脱离模板,才能走近听众。
对话准备并不是无章可循。这里介绍一种在职场中很实用的思路:模块组合。即通过各个技能模块以及不同模块的组合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高个人的对话能力,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提升对话能力的过程中,每个技能模块就像积木一样,不同的模块能组合在一起。顺序和结构不同,呈现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就像建筑物有水泥、砖头、钢筋、玻璃等基本模块,它们的组合方法不一样,建筑物的风格也会千差万别。
为了运用好这种「模块组合」的思路,我们应该将会说拆分成不同的能力模块,每个模块都需要专项训练,熟练掌握,这就是「大拆小」。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根据详细情况选择模块,灵活组合,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做沟通,这就是「小组大」。在拆分和组合之间,我们既能快速提升「说」的能力,又不至于僵化地应对所有情况。就像练习武术一样,我们会把武术拆分成不同的动作,但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后,在实战中我们应该灵活地组合这些招数,不能僵化地使用套路。单独练习直拳、摆拳和勾拳是有用的,但它们之间组合的形式可以多样。
拆分后的模块可以独立学习,组合运用的方式要灵活,不可僵化。学习一招一式要扎实,招数的组合要随机应变。
在模块组合的思路下,本文将介绍一种全新的口才提升方法——「会说三角」。「会说三角」并不是只有一个三角形,而是由三个三角形组成,分别是「利益三角」、「内容三角」和「表达三角」。
要准备一次发言、一次沟通,或者一次讨论,思路十分重要。找准切入点,把握住关键点,对话自然事半功倍。不少朋友对话能力不强,问题并不在措辞上,而是一开始的思路就出现了偏差。方向错了,走得越远,偏差越大。
出彩、叫好、认可、赞扬、留下好印象、展示才华等等,这些关键词都不适合作为对话的切入点。
想做好职场对话,最先要考虑的反而不是「说什么,怎么说」,这或许有些出人意料,却是事实。职场对话第一个要考虑的要素是利益。想通这一点,职场对话就入门了。这是职场对话与普通交谈、公众演讲特别不一样的地方。
我常开玩笑说:「团队听得最认真的会议是薪酬改革沟通会。」会议内容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自然打起十二分精神。不用什么话术开场,不用幽默抓眼球,每个数字都能撩动听众的心。你说的是自己的话,他们听到的是自己的钱。这样的会议从来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走神儿的问题。
所以,讲话之前真正要想明白的就是「利益」二字。口才不好的时候记住:不是没有想清楚话术,而是没有想清楚利益。
但面对「利益」二字,有的朋友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觉得这样俗套、势利,不是君子作风。这又是大错特错。其实把利益挂在嘴边并不是没有情怀,恰恰相反,充分尊重别人的利益,优先想清楚别人的利益,才是现实中走得长远的情怀。对别人最直接的尊重就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不消说同事之间,企业跟客户之间也是如此,真正把客户的利益照顾到位其实是值得尊敬的价值观。小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君子同时还想着别人的利益,错的不是「利益」二字,而是人们思考的利益的范畴。
至此,「会说三角」的第一个三角——利益三角——出现了。想要对话有效,就必须从利益三角出发。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利益三角的三个要素:处理问题、他人利益、言行一致。
想对话,先要掌握利益三角。而想要掌握利益三角,第一步是要清楚一点:在一场对话中,我们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对话就有了方向。方向明确,路径才能明确。
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对话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只有当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对话才能提供「真实的利益」。这一看似简单的理念,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职场对话需要处理问题。我们应该转变思维:要将那些看似平常的职场对话,转变成能处理问题的对话。
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我不是来汇报的,我是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我不是来争论的,我是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我不是来倾诉的,我是来解决具体问题的。
然而,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就算自己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也转变了思维方法,别人凭什么要配合你呢?参与对话的人可能会质疑:「这只是你想解决的问题,与我有啥关系?我为何需要荒度时间与你对话?」我们前面提到,无论是狭隘的小人还是宽容的君子,他们都会关心利益,只不过关心的范围不同。
小人常常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君子则能够考虑到他人。这正好引出了「利益三角」的第二个顶点——他人利益。
解决问题关注的是自己通过对话能得到什么,而他人利益关注的是别人通过对话能得到什么。好的沟通并不是做慈善,沟通时既不要要求自己做慈善,也不要要求别人做慈善。既不舍己为人,也不能奢望舍人为己。好的对话应当是双方都能获得好处。要赢一起赢,才能好好对话。只有能共赢时,别人才愿意考虑你的事情。
他人利益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换句话说,是通过解决别人的问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人的利益是因,自己的利益是果。有因才有果,想要改变果,首先要改变因。很多企业的产品没人买,业绩不好,核心缘由是没有实现用户的需求,没解决客户的问题。企业解决不了客户的问题,就解决不了自身发展的问题。
自己的利益得不到,往往是因为对别人的利益照顾得不好。更好地解决别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利益三角中很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如果只考虑自己,也不会长久。考虑自己的利益是本能,考虑别人的利益是本事。自己的问题是把锁,别人的问题是打开它的钥匙。
没有信任,利益三角无法有效运转。别人相信,才有利益,设计好的利益分配的方法才能起作用,否则就算把利益说得震天响也没有用。但长期的信任无法完全通过言语获得,第一次通过言语可能让人相信,第二次、第三次就需要实际行动做支撑,这就是言行一致的价值。
一流口才是说话厉害,顶级口才是行动也厉害,因为行动厉害,所以说出的话变得更权威。这是顶级会说的人与常规口才好的人之间的显著差异。网络直播的例子便是很好的证明,主播们说话流利、激情洋溢,能深深打动人心,但如果你在他们的直播间买货的体验不佳,他们的口才就很难再影响到你。言行不一致,话语便不再具有影响力。
说话者总是希望能够通过话语引发他人的行动,而听者往往通过你的行动来衡量你的话语。
因此,我们应该升级思维,设计对话时要独立思考:能否将言辞和行动有效匹配,让行动成为言辞的有力支撑。话语就像一个空包,只有填满了行动,它才会变得沉甸甸,你的话才会有分量。相同的话,因为填充了不同的行动,所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这里要注意一点:言行一致强调的是言语和行动相匹配。「匹配」是这里的关键词,未必要上升到人品层面。
在职场对话中,强有力的话语要一样强有力的行动作为支撑,这就是言行一致的力量。要修炼职场对话,可不只是单纯练「嘴」,一定要修炼自己的行为。每次承诺完,都能兑现,以后说话就有公信力。切实的行为才能带来坚定的话语。有了切实的行为,说话就不需要过多粉饰,不需要绞尽脑汁,简单陈述,对方可能就会积极努力配合。因为对方知道,你说的都能做到。
一旦我们明确了利益,对话就有了方向。利益是对话的导航系统,而内容就是对话的动力系统。
优秀的对话需要有优秀的内容作为支撑。这一个道理并不复杂,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明智的选择内容?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
内容设计的精髓并不始于内容,而是始于要实现的功能。一次优秀的对话,其内容要实现哪些功能呢?
职场对话的内容要实现的功能,与传统的演讲或日常聊天并不相同。职场对话是要让我们成事的,所以内容要实现的功能往往比较务实,这样才可以有效推动事情往前走。一场演讲的目的可能在于展示才华、赢得掌声,或是引起情感共鸣,但这些往往并非职场对话所追求的。
职场对话的内容有三个看似朴素,却具有极高价值的功能:「吸引抬头」、「赢得点头」和「得到行动」。这三点构成了「内容三角」的三个顶点。
听众抬头意味着发言人得到了关注。没有关注,对话就没发生。准备再好的发言,如果没人听,就毫无意义。
在准备对话的时候,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责怪他人没有听,而要主动设计让人们关注自己的理由。设计对话时主动设计「吸引抬头」的内容,以确保后面的内容能进入对方的大脑。
要想通过对话影响别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吸引大家「抬头」,要设计专门的内容来实现「吸引抬头」的功能,让大家抬头看你,抬着头听你讲。唯有如此,我们的话才能传到听众的耳朵里。
点头代表认可、同意。这是后续行动的基础,别人不认同后续就不会真配合,工作就很难开展。好处讲得再多,如果对方没有点头,也没有一点意义。
任何优秀的想法都需要赢得他人的赞同。我们不应让自己的视线被美好的想法遮挡,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件有好处的事情就能自然得到大家的支持。如果我们想推动某件事情,那么不仅需要深入研究其好处,更要分析是否能赢得大家的赞同,以及不同的人「点头」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又能否满足。
想尽办法,让点头的人变多,摇头的人变少,若无法减少摇头的人,后面麻烦无穷。更不能不顾参与者的感受,主动创造摇头者。
世界上有优点的事情多了,难道有优点就应该配合,就应该支持吗?人家更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这就是思考角度的不同。你想的是:这个事情有优点,别人应该配合。别人想的是:你说的优点我知道,但是我的需求你满足了吗?
优秀的对话也是如此,不是讲自己的好,而是讲能满足对方的需要。这是一种思路的转变,看似简单,实则关键,对后续有着深远的影响。
设计发言内容时,一定要从听众方面出发,认真思考对方赞同或反对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在对话中设计专门的内容来进行解答。当对方的疑惑被消除,需求被满足时,他们才会真正同意最终的方案。当慢慢的变多的人对项目点头时,工作就能加速开展,我们也就更容易成事。
从自己的角度找方案的优点和从听众的角度找同意的理由,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
最后还要提醒一点:即使做不到人人点头,也不要主动创造摇头者。要敢于和摇头者沟通,尝试说服摇头者。最佳局面是对方回心转意,开始点头,但有时候,我们也可接受次优的情况,即他们不支持,但也不会主动阻挠,这已经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了。
一千次口头答应,不如一次行动。行动比掌声、笑声更能推进工作。真正务实的对话会得到别人的行动。
每个人工作时都会遇到很多令人郁闷的情景。比如你最近在推进项目时总是受挫,有关部门的几个人看你级别低,几乎不配合。项目的各种资源完全不能按时到位,工期一拖再拖。后来实在忍不住,约领导单独聊了一次。聊天时,你突然情绪激动,声泪俱下,哭诉了一个多小时。领导也疯狂安慰你,可单聊之后,情况绝对没改善。领导明明很理解你,对话也很顺利,为什么一切还是照旧,没有改观?
要想成事,必须改变结果;要想改变结果,必须得到行动。为什么很多会议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漂亮的话在会议上反复说,但会议后的行动照旧。得不到新行动,得不到新结果,大家的耐心就都磨没了。好的会议无论过程多么艰辛,结束时必须明确新的行动。做到这一点,每次开会都会是一次成功的对话。
现在,让我们一同思考:我们在对话中设计了哪些内容来专门引导大家采取行动?或许你会在反思后发现,虽然我们谈论了感受,阐述了观点,明确了道理,描绘了愿景,却并未清晰地说明以下问题:
后续要采取什么行动?何时开始,何时结束?谁是负责人?行动好坏如何评价?谁来验收这些行动?
能成事的对话有三个朴素且有价值的功能,分别是吸引抬头、赢得点头和得到行动;这三个功能就是内容三角的三个顶点。
当我们谈论表达时,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说话的风格或者说话的方式,比如幽默诙谐、慷慨激昂、娓娓道来等等。在准备演讲时,追求这些说话风格完全合情合理。但是,职场中的表达则有其特殊性。
首先,职场中的表达更加务实。假设你正在做工作汇报,清晰、简洁的表达方式可能比幽默诙谐更能起到作用。选择何种表达方式主要根据它是否有利于解决最终的问题。
其次,职场中的表达涉及的范畴更广,绝不仅限于说话的方式。职场中的表达更要追求一种平衡。「平衡」二字是这里的关键词。做到平衡我们的表达才能适应更多场合。
第一个平衡是平衡理性和感性。人不是纯粹理性的机器,人有感情和情绪。同样的内容,有人说完对方欣然接受,有人说完对方反应激烈。这就是表达的功力。表达方法不一样,引发的情绪就不同。所以好话也要好好说。优秀的表达是润滑剂,错误的表达是砂纸,表达错误就像把砂纸按在别人脸上疯狂摩擦。好的对话应该站在理性和感性的交叉口。好的对话可以井井有条,同时也可以深情款款。
第二个平衡是平衡别人和自己。不考虑别人的表达很难处理问题,不考虑自己的表达很难持续。说话不考虑别人,可能就会不经意间伤到人,别人就不愿意听,工作上也不愿意配合,很多业务就推进不了;但凡事不能走极端,只考虑别人也不行。有人上了不少情商课,言语间都是替别人考虑,甚至为让别人开心,不惜委屈自己,工作一天,回到家中,身心俱疲,这样的说话的方式很难持续。一时委屈是顾全大局,一直委屈是扭曲自己。这个平衡在表达中尤为困难。
基于「务实」和「平衡」这两个关键词,表达三角有三个特别的顶点,分别是「清晰简洁」、「情绪安全」和「人际勇气」。
表达三角的第一个顶点选择的是「清晰简洁」。为什么没选其他要素?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使用频率、安全、价值。
首先,是使用频率的问题。在职场对话中,清晰简洁的沟通方式比起幽默等方式要常用得多。无论是开会、一对一聊天、发言,还是汇报,都能运用到。如果在这些场景下都想着如何说话更幽默,那才真是一种「幽默」。
其次,相比于其他沟通方式,清晰简洁的风格更安全。这种沟通方式哪怕不引人注目,也至少不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清楚明了地阐述一件事,同时保持简练,这是职场中极其安全的表达方式,很少有人会对此反感。
最后,从沟通价值角度而言,清晰简洁也是极好的选择,可以在更短时间内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职场中,对话时间很宝贵。冗长的发言会扼杀机会。
在职场中,要把每个人想象成忙碌的聪明人。清晰的讲解是对大家智商的尊重,简短的讲解则是对大家时间的尊重。好的表达绝不是面面俱到。
同样是说清楚一件事,耗时50分钟和耗时15分钟效果是不同的,后者更能助你把握机会。当别人说今天太忙了,我只有15分钟的时候,希望你能自信地说:「没关系,10分钟就够了。」表达清晰简洁的人更容易找到沟通的时机,因为对于沟通的时间要求不高,这样反而能更频繁地沟通,更好地发挥对话在工作中的价值。
人不是计算机,不是靠单纯的算法和程序驱动的。人有情感,而且情感在人的决策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职场对话时还要关注情绪安全,这也是表达三角的第二个顶点。
在辩论中,道理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真实的沟通中,情绪能让道理喝西北风。好的对话需要照顾听者的情绪,人们的情绪安全了,才能听进去道理。很多人沟通时都倒在了这句话上:「他说的道理我明白,但他的态度我不喜欢。」
有些朋友可能知道一句话:「对事不对人。」现实中很多人错误理解了这句话,导致越沟通越差。
是人就有情绪,情绪不对,万事作废。咱们不可以把「对事不对人」作为自己粗鲁行为的借口,不能因为标榜自己「对事不对人」而忽视他人的感受,也不能用这样的形式为自己的言语伤人行为遮掩。也就是说,不能以「对事不对人」为借口把粗糙的、伤人的沟通合理化。自觉合理,自然就不愿意改,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想要做成事,就需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而想要获得他人的帮助,就需要先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他人的情绪。情绪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元素,当情绪顺畅时,内心会感到安全,此时情绪能成为对话的保护伞,当情绪堵塞时,内心会感到烦躁,此时情绪就会变成一堵墙,阻挡在对话双方之间。
优秀的沟通者知道,首先要保证情绪安全,情绪安全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对话的安全。对那些特别「理性」的朋友,这一点尤其需要强调。不要再标榜「对事不对人」,如果我们真的想表达这个概念的核心思想,我建议将「对事不对人」换成「谈事不伤人」,即在表达中我们讨论的是事情本身,同时要保证在讨论事情的过程中不伤害到别人的情绪。「谈事不伤人」这五个字在实际沟通中能更好地传递正确的沟通理念,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该怎么样表达。
优秀的表达不能只考虑别人,还要照顾自己。所谓情商不是取悦别人的法术,情商还包括取悦自己。
有矛盾,想说但不敢说;有问题,想谈但不敢谈。这时技巧和方法都不重要了。很多时候,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敢说。不是嘴笨,而是心怕了。这时最需要人际勇气。
第一种是「人际懦夫」。这种人在面对问题时害怕沟通,对于重大问题也不敢争论,每天唯唯诺诺,忍受着内心的煎熬,只是因为他们害怕冲突。短期看起来和气生财,但长期看来,这种压抑可能会造成「内伤」。
第二种角色是「人际莽夫」。他们行事冲动,从不考虑他人感受,一味坚持自己的立场,到处制造敌人。他们可能会觉得自身非常务实,但实际上视野狭窄,看不到他人的价值,觉得自身的想法就是最佳的。每次沟通都做得像「骂人大会」,在职场中如此行事,会缺乏他人的帮助,不仅难以达成目标,更难以走远。
第三种角色是「人际勇士」。他们面对问题敢于沟通。当需要与上级对话时,他们有勇气直接找上级;当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时,他们有勇气去争论;当受到不公对待时,他们有勇气去表达。但「人际勇士」的特点并不只是敢于沟通,他们在沟通时还会考虑他人的感受,既能处理难题,又不会伤害他人。这样的人既能吸引人,又能处理问题,同时不会扭曲自己去迎合他人,他们最终能成就事业,在职场中走得更远。
敢于面对问题,还有办法处理问题,敢干而不盲干,这就是人际勇气。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沟通的技巧,而是沟通的勇气。
缺乏人际勇气,就会导致照顾了别人的情绪而委屈了自己,那些未曾说出的话会变成积压在心里的炸药,突然有一天被点燃,炸得自己体无完肤。
情绪安全让你考虑别人,人际勇气让你尊重自己。情绪安全会让你巧妙地消解问题,人际勇气则让你敢于直面问题。
表达三角共有三个顶点,分别是「清晰简洁」、「情绪安全」和「人际勇气」,三个要素相互配合,会产生共振效应。
情绪安全让我们在沟通中尊重别人的情绪,不伤害别人,不激怒别人,让沟通进行得更顺畅。
人际勇气要求我们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任何扭曲的方法都很难持久,一味迁就,一味忍让,并不是最佳的对话策略。
至此,我们已初步了解了「会说三角」的基本思路,掌握「会说三角」,我们就能高效地提高个人的对话能力,让自己更会说,更容易成事。
「利益三角」、「内容三角」和「表达三角」共有三个三角形、九个顶点,这就是对话能力提升的三大主题和九大模块。为了进一步方便读者运用九大模块,这里给出一个小工具——「会说九问」。设计对话时利用九个问题逐一排查,整个框架体系会更易落地。
平时可以将这九个问题打印出来,在设计重要对话时逐一核对,以减少出错的概率,并培养自己的意识。不管是在述职时,还是在与其他部门开会时,或者在与团队沟通时,想想「九问」里你做到了哪些点。边实战,边逐一排查,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很多人的口才不进步,就是因为察觉不到问题在哪里。有觉察,才会自省;有自省,才能更快地成长。